阅读:0
安徽中医学院
安徽中医学院
校徽校徽标志以“悬壶济世”典故为切入点,以安徽地域特色的徽派建筑(马头墙)为形,辅以太极、蛇杖、中草药构筑成一个完整的“中”字,表达中医治病救人的仁德。
药葫芦代表以中医济世著称的“北华佗”医学流派,徽派建筑则代表“南新安”的新安医学,标志中间部分似手掌形,代表中医的把脉。在徽派建筑(马头墙)框架里,药葫芦内含乾坤太极,又融合了世界常用的蛇杖医学标志,杖也可以理解为针灸之银针,标志以宝石蓝为主色调,代表安徽中医药大学务实、发展和充满希望。
2008-2013年,安徽中医药大学共承担各级各类项目1400余项,其中承担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90项,科研经费2亿余元;取得研究成果30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7项(其*家科技进步奖2项)。研究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的重点研究中心包括:省部共建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代中药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中医内科应用基础与开发研究实验室,针灸基础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现代中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数字化影像技术实验室,神经生物学(针灸)实验室,免疫实验室,细胞分子生物学(脑病)实验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虚证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现代中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至2013年,安徽中医药大学有4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4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了安徽省中药材科技产业战略联盟,成功举办中医药科技创新与新安医学研究国际论坛、针灸经络50年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有较大影响的国际学术会议,被国家科学技术部授予“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中医药科技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学术交流至2013年,安徽中医药大学与美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1个医疗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1994年获准招收国外留学生,先后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员来校攻读硕士、学士学位以及临床研修,与美国、瑞典、新加坡、日本、韩国及港澳台地区的院校开展学者互访和学生交流活动。
学科建设至2013年,学校有29个本科专业(方向)(其*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5个,均已列入一本招生),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生联合培养基地。有 1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级重中之重学科,12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6个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23个安徽省中医药重点专科。
安徽中医药大学是全国最早开办中医研究生教育的高校之一,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9年开始与复旦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08年,获准成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院校。
师资力量至2013年,安徽中医药大学有教职工2400多人(含两所附院),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500余人,皖江学者·讲席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29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5人、省政府特殊津贴5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8人;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项目指导老师26人。有来自国内外的56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安徽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
安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书170.2万册(其中纸质图书89.3万册),古籍部珍藏古籍线装书3.3万册,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药标本中心是全国医药院校珍藏标本最丰富、独具特色的标本馆,储藏了11万份药用植物腊叶标本。新安医学文化中心是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2000年,安徽省医药学校并入安徽中医学院。2005年以良好成绩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学校以优异成绩全国第三家通过国家教育部中医学专业试点认证。2011年,安徽省政府批准在安徽中医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安徽中医学院升格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 。
安徽中医药大学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为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安徽省高校编制备案制管理试点单位。
继续教育。安徽中医药大学,重点实验室。
文化传统/安徽中医学院
校训至精至诚、惟是惟新。至精至诚:学校的育人理念,取意“大医精诚”,培养医术精湛和品德高尚的学生。 惟是惟新:学校的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思考中医发展规律,谋划学校发展大事。校徽校徽标志以“悬壶济世”典故为切入点,以安徽地域特色的徽派建筑(马头墙)为形,辅以太极、蛇杖、中草药构筑成一个完整的“中”字,表达中医治病救人的仁德。
药葫芦代表以中医济世著称的“北华佗”医学流派,徽派建筑则代表“南新安”的新安医学,标志中间部分似手掌形,代表中医的把脉。在徽派建筑(马头墙)框架里,药葫芦内含乾坤太极,又融合了世界常用的蛇杖医学标志,杖也可以理解为针灸之银针,标志以宝石蓝为主色调,代表安徽中医药大学务实、发展和充满希望。
学术研究/安徽中医学院
科研建设安徽中医药大学是具有博士学位授权资格单位、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基地、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单位,是安徽省第七、第八、第九届文明单位。2008-2013年,安徽中医药大学共承担各级各类项目1400余项,其中承担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90项,科研经费2亿余元;取得研究成果30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7项(其*家科技进步奖2项)。研究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的重点研究中心包括:省部共建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代中药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中医内科应用基础与开发研究实验室,针灸基础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现代中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数字化影像技术实验室,神经生物学(针灸)实验室,免疫实验室,细胞分子生物学(脑病)实验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虚证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现代中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至2013年,安徽中医药大学有4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4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了安徽省中药材科技产业战略联盟,成功举办中医药科技创新与新安医学研究国际论坛、针灸经络50年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有较大影响的国际学术会议,被国家科学技术部授予“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中医药科技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学术交流至2013年,安徽中医药大学与美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1个医疗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1994年获准招收国外留学生,先后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员来校攻读硕士、学士学位以及临床研修,与美国、瑞典、新加坡、日本、韩国及港澳台地区的院校开展学者互访和学生交流活动。
办学规模/安徽中医学院
院系设置至2013年,安徽中医药大学有全日制在校生11043人(其中硕士生820人),有13个二级学院(部)、2所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护理学院 | 护理学专业创办于1990年,是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中较早开设护理专业的院校之一,2002年增招了美容医学专业,护理学院下设四个科级建制(办公室、教学、实习、团总支)、三个教研室(护理学教研室、中医护理学教研室、美容医学教研室)和一个实验教学中心。护理学院设护理学及中西医临床医学(美容医学方向)两大专业,其专业包括护理学本科、护理学本科(涉外护理方向)、护理学专升本、护理学专科及中西医临床(美容医学方向)本科。 |
中医临床学院 | 前身为中医系,创办于1959年,是安徽中医学院建校以来开办最早的系,1997年更名为临床医学一系,2004年更名为中医临床学院,有本科专业(方向)5个,硕士点6个,博士生联合培养基地2个,国家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授权学科1个,博士后岗位1个。 |
针灸骨伤临床学院 | 原名针灸系,始建于1983年,1997年更名为临床医学二系。2002年临床医学二系与针灸经络研究所实现“系所合一”,两块牌子一个机构。2004年10月更名为针灸骨伤临床学院。有针灸推拿学、针灸推拿学(国际交流方向)、针灸推拿学(骨伤科学方向)、中西医临床医学(医疗保险方向)、康复治疗学五个本科专业(方向),一个推拿学专科专业(养生保健方向)。 |
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 | 前身是安徽中医药大学基础部,1993年10月成立中西医结合系。2004年11月,更名为“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有中西医临床医学和中西医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2个本科专业。 |
药学院 | 前身是1972年安徽医学院开设的药学班,1974年建系,1976年从安徽医学院分出,成立安徽中医学院药学系,2004年1月成立药学院,有药学、中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等4个本科专业(方向),药物分析与检验1个专科专业。 |
医药信息工程学院 | 2002年成立,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药软件开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2中韩校际交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和医疗器械工程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方向)。 |
医药经济管理学院 | 前身为医药经济管理系,成立于2001年8月,2005年9月正式成立医药经济管理学院,是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药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二级学院,有应用心理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药品营销等五个专业。 |
人文学院 | 2008年设立的二级教学机构,与公共艺术教学部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有大学语文(医古文)、对外汉语、法学和公共艺术四个教研室。 |
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 成立于2008年11月,设有办公室、境外学生管理部、外国语培训中心和外语教学部。 |
继续教育学院 | 下设办公室、教务科、学生科、培训部和*药科大学函授站,有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等20多个本、专科专业(方向)。 |
安徽中医药大学是全国最早开办中医研究生教育的高校之一,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9年开始与复旦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08年,获准成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院校。
名称 | 级别 | 批准时间 |
中医肺病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2002年9月 2009年12月 |
中医基础理论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2009年12月 |
中医痹病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2009年12月 |
中医内分泌病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2009年12月 |
针灸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2009年12月 |
药用植物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2009年12月 |
中医文化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2012年8月 |
中医疮疡病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2012年8月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2012年8月 |
中医老年病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2012年8月 |
中药化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2012年8月 |
临床中药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2012年8月 |
中医传染病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2012年8月 |
中医史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2012年8月 |
中医养生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2012年8月 |
中医治未病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2012年8月 |
中医药信息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2012年8月 |
中医学 | 安徽省重点学科(A类) | 2008年9月 |
中医内科学 |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 1996年9月 2002年1月 2008年9月 |
针灸推拿学 |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 2002年1月 2008年9月 |
中医基础理论 |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 2008年9月 |
中药学 |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 2008年9月 |
中医妇科学 |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 2008年9月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 2008年9月 |
中西医结合基础 |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 2008年9月 |
中医诊断学 |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 2012年7月 |
中药药理学 |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 2012年7月 |
药剂学 |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 2012年7月 |
方剂学 |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 2012年7月 |
中医外科学 |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 2012年7月 |
校园环境/安徽中医学院
安徽中医药大学占地总面积1171亩,有梅山路(东区)、史河路(西区)、少荃湖(新校区)三个校区。分别位于合肥市梅山路103号(梅山路校区),邮编:230038;合肥市史河路45号(史河路校区),邮编:230031;合肥市前江路(少荃湖校区),邮编:230011。安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书170.2万册(其中纸质图书89.3万册),古籍部珍藏古籍线装书3.3万册,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药标本中心是全国医药院校珍藏标本最丰富、独具特色的标本馆,储藏了11万份药用植物腊叶标本。新安医学文化中心是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历史沿革/安徽中医学院
安徽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9年,其前身为1952年创立的安徽省中医进修班(学校)。1959年,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中医学院,郭沫若先生题写校名。1970年,安徽中医学院并入安徽医学院。1975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恢复安徽中医学院。2000年,安徽省医药学校并入安徽中医学院。2005年以良好成绩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学校以优异成绩全国第三家通过国家教育部中医学专业试点认证。2011年,安徽省政府批准在安徽中医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安徽中医学院升格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 。
友情提示
此页是<安徽中医学院>的介绍页面,并非官方站点,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